四百五十米!”
荣康健向操作潜艇的士官点了点头,回头朝杜兴华看去。
“保持深度,航向315,航速。”杜兴华站起身来,“释放导航器,把激光扫描图像显示在主屏幕上,密切注意温度与海流的变化情况。”
一艘形似鱼雷、拖着光纤导线与铜芯导线的“微型无人潜水器”从“刺豚”号指挥台围壳右侧的发射管内驶入深海,以6节的速度航行到潜艇前方350米处才将降低到。几道幽蓝色光束从潜水器首部射出,反复扫描周围海底地形;潜水器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海流传感器同时启动,持续不断的搜集周围的水文信息;信息先由潜水器上的中央处理器编码,然后通过光纤导线传回潜艇。
经潜艇的中央计算机处理后,复杂的电子信号转变成可以阅读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杜兴华一声不吭的盯着火控台面上的几个屏幕。
吐喇海峡水下通道所有情况都在他的脑海中,只是杜兴华也不能保证潜艇能有惊无险的通过这条长达数十海里的“水下走廊”。
荣康健走了过来,朝主屏幕看了一眼。
“导航器”实际是用电力推进的小型潜水器。通过铜芯导线,潜艇为潜水器的推进系统与探测........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