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的公关部门向来是企业公关中的佼佼者,王克岭征得董事会的同意后,仅一天时间,台塑的公关就迅速运转了起来,开始在全国媒体刊登软性报导,他本人也连轴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
4月初,台塑为王永庆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时机——向希望工程捐助600万元人民币。
以1991年的标准来看,600万人民币大约是100万美元,放在欧美等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也很不少了。对此时的中国来说,更是堪称巨款。此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融资渠道,对资金的渴求几近变态,哪个公司的老板若是能够毫无保留的捐助资金,那他也赚到这么多钱。
另一方面,国外的慈善基金不仅可以免税,而且可以让自家人得到一份体面优渥的基金工作,非常难得。相比之下,国内的捐助环境如此的纯洁,使得跨国企业的捐助热情不高。
台塑用大笔的捐款竖立起了漂亮标杆形象,首先获得了团中央的肯定,然后开始在全国媒体频繁露脸。
望着电视上,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导,王克岭稍稍有些安心,在周末聚餐中,他用“大势如此,以力破巧”来形容自己花了上千万元堆砌出来的公关成果。........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