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钻六号”维修项目,开始的并不顺利。
研究是一回事,真的上手就是另一回事了。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是几种海上钻井平台中,难度最高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后世的深水钻井平台,有七成要用这种方式。
即使是在80年代,各国学界对它的研究也非常多了,第三代的钻井平台,所涉及到的理论也日趋复杂。孙立宪等人很快就遇到了瓶颈——海上钻井平台的外载荷计算。
海上钻井平台由于作业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力量的攻击。包括重力、浮力、风、波浪、潮流、冰和地震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内,不能1000公里外有了海啸,这边钻井平台就轰然坍塌,或者本地来一个四级小地震,钻井平台竟然烈火滔天……
海上钻井平台的外载荷计算,是根据平台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的“海钻六号”的平台结构受损,要重新修理,用什么材料的刚才,用多少,如何加强,都需要计算出了载荷再进行。
但是,由于大华实业并不是“海钻六号”的生产厂商,这种程度的大修,就需要自己进行计算了。
当然,这种计算远没有生产时的计算严格,理论上,只需要算出极限数值就可以了。但那又谈何........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