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省以宝岛府得名,在华夏古代文献里,宝岛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流求等。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宝岛渔民。明朝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
清郑氏,设宝岛府及台厦道,是为宝岛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宝岛,后改台厦道为宝岛道。清末设宝岛省,后为日本人占据,仍称宝岛。直到后世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才在1945年收复,恢复宝岛省,省名后世至今未变。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宝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宝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这次由民兵总队发起的攻岛战役,立刻引起宝岛千万百姓的关注。做为远离华夏故土的宝岛,岛内里的百姓同样无时无刻希望能迎来解放的曙光。只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一等就是这么久。........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