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9章 清虚观,道济
    大明的吏员,有两种来源。


    一是捐纳。


    身家清白的普通百姓,捐纳一定银钱即可为吏。


    二是退考生员。


    对科举无望的士子,可凭举人功名入官府为吏。


    明初之时,有德有才的吏员还能得到重用。


    但自洪武四年起,吏员便不得再参加科举。


    到了永乐七年,更是严格规定吏员不得出任科道官。


    至宣宗以后,对吏员的入仕限制更大,即使从吏员熬出头来,也不会得到重用。


    到了明后期,吏员的上限直接止步于佐贰官,即县令的副手。


    没了前途,便只能向钱途发展。


    这便是为何底层小吏恶名远扬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此时看来,普通百姓尚还有科举的希望,而断了仕途的吏员,就是贱籍!


    郭允厚不是傻子,自然也明白把吏员升为官员的好处。


    如今大明正是用人之际,吏员为官虽有弊端,但在这个时间点,却是利大于弊的。


    同时让他们看到升官的希望,更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吏员欺民辱民、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


    这种希望,对吏员们来说,比刑律更好使!


    但是话说回来.........


    这主仆俩一唱一和的,至于么!


    想到........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