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才能有高回报,再说,我们不能只顾着挣钱,得有国家责任感,芯片属于高科技产业,我们投资它也是变相的在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增强国家在尖端领域的竞争力…”廖鸿儒目光坚定道。
廖父可能不知道芯片产业的利润,但作为重生者廖鸿儒肯定知道。
进入千禧年,特别是手机行业的兴起,中国每年进口芯片费用就高达2000多亿元,只要芯片的研发成功,廖鸿儒就能赚他个盆满钵满。
只要能把倪光南忽悠来,凭借他的人脉关系,还能拉来大批的政府订单,绝对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至于芯片能不能研发成功,廖鸿儒一点不担心,一个倪光南不行,还可以再拉来一个梁孟松。
梁孟松,湾湾人,拥有逾450 项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350余篇,是一位资深的芯片专家。
先后担任台积电资深研发长、三星电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后世的台积电、三星的芯片产业之所以那么强大,这位梁孟松功不可没。
这是一位不下于倪光南的大佬,甚至在芯片行业的专业性还要强于倪光南,倪光南的优势更偏向电脑研发。
“你小子可考虑好,别头脑一发........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