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内地电影发行不再统购统销,而是开始执行“分成”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电影制作公司的利润,还大大激发了内地电影公司的创作活力,并由此撬动了一个数百亿的巨大电影市场。
别看内地电影市场大,但对制片方却并不友好。
改革之初的票房分账比例如下:首先上缴5%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影院方独拿65%,留给制片方的只有可怜的35%。
也就是说100元的票房,5元上缴电影专项资金,交税3.30元,剩下91.70元,影院拿走59.60元,制片方只能拿剩下的32.10元。
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制片方的分成比例为50%-55%。
再加上这一时期的内地盗版商还非常猖獗,今天上映的电影,明天高清的光碟就出来了。
所以这一时期的电影公司要想盈利非常艰难,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做影视的宁愿拍电视剧也不拍电影,因为根本就不挣钱。
直到06年,分成比例才有所改观,电影公司分账比例提高到42%,正因为这一改变,中国电影才正式迎来爆发期。
廖鸿儒之所以要去香江拍电影,除了内地票房分成太少,还有就是内地拍电影限制太多,稍不注意就会被........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