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上稍有名气的学堂都不喜收商贾之子,愿意收的也是花了大把银子才能进去。
多数商贾子弟读书也不求什么功名,多求识字明理,往后能接管自家产业。
若是真有天分的,则会聘请先生入府教学,一些无望晋升的平庸秀才,为了生活也会答应。
真正有望考科举的秀才举子大多都爱惜羽毛,不想和商贾扯上关系,沾染上铜臭名声就不好了,在大晋朝,士农工商深深刻入人心。
其实顾皓尘也不稀奇王有财能找到这里来,毕竟他的秀才身份在衙门挂着,如今开学堂也在衙门做了登记,有心人打探一下便会知道。
而王有财家世代经商,在镇上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偏老来得子,家中就这一个儿子,从小溺爱,导致儿子性格乖张,顽劣。
如今镇上没有一家学堂愿意收他儿子的,重金请的先生也都被气走。
王有财也很无奈,他也不求儿子能有什么科举仕途,只要能识文断字,往后安安稳稳接管家中生意,看的明白账目,不被人坑骗就成,若不然他就是死也放心不下。
“在下才疏学浅,如今学堂也已人满,王老板还是另寻他人吧。”顾皓尘作揖行礼,回道。
末了又道:“........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