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官员,虽然品级很低,但却都出身朝廷吏部铨选任命,哪怕是个下县的从七品县令,都是由朝廷亲自任命的。
但是吏员,却不是朝廷任命的,这些多是由地方官员选拔任命的。虽说是地方官任命的,但这些人却未必听从地方官员。
在大唐,通常所谓的胥吏,主要是包括在官府里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员,以及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工作的人员,还有从事其它杂务厮役的人员这三部份。
大唐的官员数量很少,从中央到地方,官员数量都少的惊人。
就好比一个县,才四个官员,但吏员却有数十人。
与官相比,胥吏无品无权,在官员的指令下承办衙门中的具体事务。但跟百姓相比,胥吏又是身处官府的公家人。
地方州县的具体事务如赋税、劳役、赈灾等这类事关民生的事务,就都是由胥吏们完成的。
对于朝廷来说,胥吏必不可少,没有胥吏,管理不了天下。
可另一方面,胥吏却又没有政治前途,在大唐,胥吏是没有资格晋升为官的,干的再好,一日为胥吏,也一辈子是胥吏。
不但没政治前途,而且也没有钱途,因为朝廷根本不给胥吏们发工资。他们的收入,全靠地方自己........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