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子介又说:“那个时候,我已经是生产队科技小组成员,我们主要任务是小麦选种,后来因为小麦品种稳定,更替慢,我就转行跟老师学玉米育种。那个时候,国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粮食高产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但是,从科研的角度考虑,玉米的品质问题迟早会提到日程上来,而要改进一个作物的品质,难度很大,所需的时间也很长,必须早做准备。正是这种超前意识的理论,使老师一开始就把研究定位于质、量并重,从改良品质入手和大力搜集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下大力气培育有突破性的优良自交系品种。”
“你的第一个独立培育的品种是什么?”丁一必须把他的话题拉回来。
“亢单1号、2号、3号。”
“表现怎么样?”
邹子介听丁一问的很专业,他就欣赏的说道:“你居然知道我们的行业术语,你比中央台那些记者可是强多了。”
丁一坦率的说道:“我是临阵磨枪。”
“我的亢单系列在北方地区表现非常好,在京津唐地方种植广泛,产量高,穗大,秸秆通绿。甚至最早长出的那片叶子到成熟时都是绿的,这是炎老师所有学生共同的特点。老师就说,搞育种的人,必........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