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52章 不如诸夏之亡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帝位空置”的状态。

    奉常官署内,尽管前段时间才有人因“非以宜言”罪被下狱,但如今舆论管制较秦始皇帝时松了许多,儒生们的议论声便仍然未息。

    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随之到来的礼仪问题上:黑夫称公,当用古时封邦建国之礼,置直属于其下的群卿大夫否?亦或是仍如现在这样,凌驾于九卿之上。同时,封公的典礼又将如何举行,既然没有天子,那谁来给予黑夫册命呢?凡此种种,争得不可开交,烦恼之际,甚至有人插了句嘴:

    “孔子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今天子之位空置,这是否意味着,此乃无道之时?”

    就连太宰令伏生也摇头道:“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眼下却不仅要三月无君,恐怕要三年五载无君,岂能如此……”

    虽然法家和儒家一直不对付,但面对君主时,二者的观点却极其一致。

    在法家眼里:“夫利天下之民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可见,天下之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君”。

    在儒家看来,君主在政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以为天下治平之基........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