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色大厅就会发现,其实这里远没有想象中金碧辉煌,甚至有些破旧,内部空间也因为人多而显得狭小。
大概是因为建造时间久远,到现在也有150年历史了,金色大厅的墙壁、顶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由此可见这座可以容纳2000人的音乐圣殿的历史、艺术、建筑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美学意义。
入场以后,座无虚席,挤满了从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游客。
杨家人坐在二层的正中间,视角还是不错的。
单从建筑学上来讲,音乐厅的建造堪称后世典范,在远未普及声乐学的19世纪,建筑师便采用了从今天看来都相当精妙的设计来使音乐厅具备完美的音响效果:宽和高形成的几近正方形横截面有利于声音在一个通透的空间中通过侧面反射到达观众席;
而音乐厅二层包厢的分割比例,以及舞台木板下的空心结构都经过精密计算,以达成一种趋近完美的混响效果。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似乎听什么音乐不再重要了,因为这样金碧辉煌的环境本身,甚至在耀目的灯光下和周遭暖烘烘的空气中,会让人不禁沉醉在奢华的氛围中,耳朵大概率是封闭的。
也许是因为大家从小就被耳濡目........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