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更新脑子太乱了,还是先把红楼搞晚吧。】
马车驶离国子监,已经有一段时辰了,但孙绍宗紧皱着的眉头,却非但没有平复,反而愈发深锁。
当初他提出普法下乡的法子,一来是想帮大理寺摆脱有名无实的窘境,二来则是有意想打压、制衡乡绅势力,乃至监督基层官吏,以免对百姓盘剥过甚。
然而在沧州府试行的结果,却并不怎么乐观——主要是读书人的骨头,明显要比他预估的软了许多。
为百姓撑腰的没几个,倒在酒色财气之下的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几个吃相太过难看,反而激起民变的。
为此,他这个始作俑者在朝堂上,也颇受了些攻讦。
好在内阁大佬们,倒并未就此否定这整个政策,而是提出由大理寺与国子监携手,遴选一部分监生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再优中选优,进行第二次测试。
要说这也算是少有的优待纵容了,错非是他孙二郎这样炙手可热的主儿,怕不会有这等三番两次试错的机会。
可问题是国子监里的监生,绝大多数都是富贵出身。
要让其中几个背叛自己的阶级,或许还能做到。
但要大规模策反……
孙绍宗可不觉得自己有这等本事。
........
全文内容获取中...
请关闭转码、阅读、纯净、屏蔽等模式,导致内容显示不全
如关闭后仍无法显示请下载纯净阅读APP或更换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