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彼时尚年少(1)
    有这样一个地方,独立于唐宫盛世烟火迷雾之外的彩云间,素日只闻梵音如潮、木鱼声声,似乎盛世华章里的一切一切都与它无扰。

    它好似一位出世的智者,在这大千世界十丈红尘之中安于淡漠、甘于寂寞独舞。便在这镇日镇日祥云伴着烟尘雾霭的围绕与度化之中,使其间信徒离苦得乐、终渐渐大彻大悟。

    这个地方,唤作感业寺……

    金缕衣上以蕾丝花边装点的凤尾薄袖漫空一挥,握一瓣凋零残叶在手中,这出落的正值大好年景、含苞待放的亭亭少女便知道,是秋天来了。

    这少女姓“李”,名唤“令月”。这个颇为吉庆的名字是取自“令月甲辰”、意为吉祥良辰。

    她如是的出生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万众归心的繁华盛世,也生长在这样一个红妆当道、妩媚缭醉的锦绣“乱”世。她是这个风姿绰约的繁盛帝国里最尊贵的嫡出公主,也是唯一的公主,太平公主。

    “太平”这两个字,是她公主的封号,也是她感业寺年少入道时,一并带过来的道号。

    那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原太宗皇帝的一位做了先行者(女道士)的妃嫔去了;道家有一种说法,如若家中之人得有晚辈入道,那么便可为死去的亲人带来福气,让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故而,她的父皇为表孝道,便将一向示为掌上明珠的她舍了出去,在宫中起了一座太平观。

    那时的太平还没有太多心思,一切人世间的事物纷纷繁繁、于她来说却也简单明了;因为它们在她明澈的眼眸里,不过是些青青的草,粉粉的花,以及、蓝蓝的天……于她来说,并没有什么至为深刻的记忆。

    只记得那个时候高宗李治还在,母亲武后与父皇并称“二圣”。

    也忘记了是在什么时候,有吐蕃王子向高宗李治提出要求娶太平公主为妻。

    对于这个唯一的女儿,高宗、武后素来疼宠之挚!又如何能舍得她赴蕃远嫁?辗转间武后生出一计,既然太平已经年少入道,便干脆借机将她安顿在感业寺里,说是去替先人祈福、闻道之余并修佛法。其实只是为了避开吐蕃王子的求娶。

    王子见公主已经离开帝宫入了感业寺,便也只好作罢。

    倒是太平自被安置之后,便一直不曾得个机变重回帝宫、或者说武后也有心让这个欢脱好动的女儿于此感受禅宗佛法。如此这一安顿,便是这样些年……

    太平心里明白,自己的父皇、母后对自己这个唯一存活下来的、晚年时才得到的最小的女儿,是倍感珍惜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他们始终希望的都是,这个宝贝的女儿,能够太太平平度过一生!

    感业寺里的生活并不枯燥,一年四季兜转不迭,其间趣味也在不断变换着若许的花样,甚至较之唐宫还要更加丰富有趣,太平也乐得过这“山高皇帝远”的闲云野鹤、无拘无束的悠哉生活。

    不止如此,在这里她还有两个玩伴,一个是她哥哥李旦的儿子、三郎李隆基;一个,是打小被收养在寺的孤儿,名唤来俊臣。

    太平共有四位兄长,大哥李弘已然病逝,二哥李贤被以谋反之罪论处、且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三哥李显在高宗大行之后继位称帝、却因触怒武太后而被废为庐陵王且贬斥房州,四哥李旦时今为大唐皇帝、却实是被武太后囚禁深宫架空权势。

    这李隆基便是李旦的第三子,早在李旦尚且不曾被囚禁、被架空权势之前,这位安静且内睿的皇子便预见了自己日后所要身处的水火情势,免不得提早做了一通准备,于是李隆基便被父亲机变之下以“修身养性研习佛法”之名,奏请武后将其安置在感业寺。李旦如此,其实是为了让这个素为他所看重的儿子远离深宫政治权利的苦海漩涡,不至招惹祸事上身。之后,三郎同样于这感业寺里一呆就是若许年!

    太平与隆基论起辈分虽为姑侄,但实质上,她却只长他两岁。

    她幼时每年为散心避暑,就已喜欢断断续续往这感业寺小住一阵阵,当时就跟已先她一步入寺的来俊臣、李隆基玩闹甚欢;后来为避吐蕃合婚便常住于寺,更是朝夕相处、情谊甚笃。

    如此,这三人之间关系若说是青梅竹马、三小无猜也委实是没有错的!彼此之间这自小便日积月累、由点滴处逐步渐浓的一怀情谊委实深厚。
为您推荐